当前位置:首页 > 千慧新闻中心 > 行业热点 > 商标热点
青岛崂山风景区商标注册情况分析
2013-11-30 13:54:53 【作者/来源:本站整理】 【关 闭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作为山东青岛兼具人文与自然特色的“地标”性景区,崂山有“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誉。在获评国家5A级景区后,崂山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崂山风景区由于在商标注册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崂山风景区及崂山商标基本情况

崂山风景区位于青岛市东部的崂山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核心游览区面积161平方公里,绕山海岸线87.3公里。整个景区由9个风景游览区和5个风景恢复区及景区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共有景点220多处。2011年1月14日,崂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目前崂山风景区的管理方是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经营方为青岛崂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3年4月成立,近期才开始运营。

从现有崂山商标的申请、注册情况来看,仅以“崂山”二字提出的商标申请、注册已涵盖42个类别,数量达129件,仅剩第26类、第38类和第40类未被申请注册。在上述商标中,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及运营公司均未申请注册崂山商标,仅有管理局下属的流清河管理处于2011年8月申请注册了温情崂山的图形及图文组合2件商标,但因申请时间较晚,直至2013年年初才在“停车场服务”类别上获得核准注册一件商标。

从已注册崂山商标的情况来看,在129件崂山商标中,自然人申请注册的有40件,非自然人申请注册的为89件。从申请注册主体的区域分布看,青岛市内的市场主体为116家,非青岛市的市场主体为13家。其中,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在“矿泉水”商品上注册的崂山商标已被认定为驰名商标,青岛崂山茶协会在“茶”商品上注册的崂山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崂山风景区商标申请注册不理想的原因

1.商标意识淡薄。

崂山风景区浓厚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其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直接体现在景区管理者的商标意识上。整个崂山风景区运营发展历史,没有体现出商标品牌战略的规划及实施,即使今年崂山旅游集团成立后,风景区在品牌发展方面也没有作出相应规划。现有崂山商标的申请注册量达42类129件,崂山风景区却无一席之地,仅有其下属的流清河管理处申请注册的2件温情崂山商标。

2.经营规划不协调。

由于崂山风景区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景区现行的总体规划还是1986年编制、1993年由国务院批复施行的,较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远远滞后,直接制约了景区长期有序发展。同时,崂山风景区管理局下设的管理处及崂山林场等13个直属单位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经费都来源于景区门票收入,导致各单位在景点的经营发展上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协调,上下级和平行单位间的沟通不够及时顺畅。以流清河管理处申请注册温情崂山商标为例,在本文成稿时,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尚不知晓其下属单位已申请注册了温情崂山商标,在笔者询问时才知道此事。

3.管理体制不顺畅。

崂山风景区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始于1979年,先后于1985年、1987年、1989年、2002年和2007年进行了5次大的体制调整。最近的一次调整是2007年6月,青岛市委、市政府组建了新的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崂山风景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在原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负责161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内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管理局与崂山区合署办公,受管委会和崂山区双重领导,不再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崂山风景区建制以来的这5次体制调整都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频繁的体制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崂山风景区商标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关于保护和使用崂山商标的建议

尽管崂山作为青岛的旅游名片,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知名度,但商标品牌意识远远没有跟上景区的发展速度,也不符合青岛“品牌之都”的形象定位。笔者认为,青岛市各级党政部门要增强商标意识,解决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思路僵化的问题,解决工作思维缺乏前瞻性和规划性的问题,在整合崂山品牌、打造旅游名片的道路上拿出决心和信心来,理顺管理体制,制定中长期商标工作规划。具体做法既可按照景点区域统一注册商标,也可由各个景点分别注册商标。同时,对处于公告期的涉及崂山的商标,及时提出异议;对涉及景区关键经营项目的已经注册的崂山商标,通过撤销申请、收购等方式取得商标专用权,为崂山风景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关于千慧 联系我们 法律条款 新闻中心 人才招聘
千慧集团 千慧专利 千慧设计 北京千慧 日照千慧      | 地方知识产权局官网 国务院部门网站 中国政府网
400-860-1992
返回顶部